欢迎访问

现在时间是:
工作人员查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健康养生 > 旅游

苏州的石狮子

更新于 2024-02-27   | 浏览次数 675
在苏州各景点旅游,常会见到门口安放有一对石狮子。有人认为这是取代门神以镇恶辟邪的,其实门神的出现,晚于石狮。如果细加端详,会发现苏州许多名胜古迹门口摆放的那对石狮子,风格、形态并不是一样。比如忠王府门口的石狮子,脑袋特别大,眼珠溜圆凸出得厉害;紫金庵的石狮子,脑袋歪向一侧,嘴巴张着,似笑非笑;宝带桥的那对石狮子,脑袋歪向一侧,好像恩爱夫妻似的,正在悄悄说着恩爱的话呢。而有的石狮子,特别是近三四十年安放的石狮子,风格就大不一样了,比如古城里的定慧寺、张家港市大新镇双杏寺门前那对花岗岩石狮子,就很威严的样子。
常熟市剑门景区的石狮子 黄君威 摄(视觉苏州供图)
这种风格的石狮子,让人想起北京城的石狮子。
故宫太和门门前的铜狮,铸造于清乾隆年间,是故宫六对铜狮中最大的一对,左雄右雌,气势威武凶悍,可称“狮子之王”了。
天安门前也有石狮子,金水河两岸的南北,各有一对厚重敦实的守门石狮,因此天安门石狮不是两只而是四只,用汉白玉雕成,和那一对华表是同一材料。天安门的政治地位和文化象征尊贵至极,因此这两对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的石狮,也是人们非常喜爱并津津乐道的。
北京狮,一般指的就是北京故(皇)宫的石或铜狮,现在苏州也有人称为“京派”石狮。北京狮的职责是镇守皇宫、辟邪驱恶、威镇八方,所以北京狮头饰鬈鬃,颈悬响铃,肌肉发达,气势雄伟,造型体现尊严而又大气,那露牙咆哮状,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因为宫门都很高大,镇守宫门的北京狮,头身也必须高大,加上基座,往往有近三米甚至三米多高,要高过人头这才相称,从造型来看,狮脸是朝下在俯瞰下民,这是帝王威仪的需要。
北京狮的母狮子、小狮子虽也是母子嬉戏,但幼狮是肚子朝上,似乎是被踩在脚下,而苏州的母狮,是将幼狮抱在怀里,满满的都是疼爱;北京狮的雄狮,脚踩绣球,体现的是一统寰宇之意;而苏州的雄狮,是在嬉戏绣球。因为并不高大,大的狮子连基座一般也就两米左右,这样的高度,狮脸就不必朝下。苏州传统的石狮子,感觉似有温度,让人似乎看到了人间亲情和家庭之乐。
中国并不产狮子,东汉第三代皇帝汉章帝时,西域的月氏国才向朝廷进贡狮子。狮子进入中国也与佛教有关。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菩萨的坐骑,就是一头狮子。于是狮子便为人们所知,但汉代时,工匠并未见过真狮子,塑造石狮子的形象据说来源于“格里芬”。“格里芬”(Griffin),出自希腊神话,这种鹰头、狮身、有翅的怪(神)兽,是中亚草原帝国斯基泰的崇拜物。斯基泰大约存在于公元前7至公元前3世纪,在汉代文献中叫塞种。
“格里芬”是鹰头、狮身、有翅膀的,中国人不喜欢鹰头狮身,“格里芬”在中国便被恢复了狮头。那个狮头并不如今天那般夸张的大,而且因为受石料限制,翅膀也大大缩小。因为狮子这个名字大家比较陌生,就以其功能为名,叫“辟邪”,挺着大胸、吐着长舌、翘着巨臀、眼视前方,这一怪(神)在南朝也很盛行,不过多作帝陵守墓兽。
在“格里芬”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狮子,起先的工作是被皇家用于守墓,后来民间也用它来守门。有意思的是慢慢地在民间还宠物化了。唐代时,“辟邪”的翅膀彻底消失,加上了铃铛、绣带、幼狮、绣球之类,向宠物狗的方向演变。工匠为了充分利用材料,也可能是体现狗看门护院的功能,让狮子蹲下来了,成了坐狮。
明代建造皇宫时,设计者、工匠们将看门狮子这一风俗带了进来(之前如宋、元皇宫里有没有石狮,还没有考证过),在艺术创作上,石狮为体现皇家因素,风格以威猛、尊贵为主,而在民间,石狮还是以顽皮、亲情为主。
那么,为何石狮在苏州有北京狮子和苏州狮子两种风格,并被称之为“苏派”“京派”呢?
原来,1957年在北京要建造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十大建筑,于是便从全国各地抽调了大量能工巧匠。1959年十大建筑工程竣工后,这些拥有特技的工匠,许多人就留在了北京,他们中就有苏州枫桥一带的一批石匠,他们后来被分配在北京艺术雕刻厂工作。他们接受北京石雕师傅的进一步指导、培养,成长为石雕技师,当然他们擅长的是北京风格的雕刻。
其中有一位优秀的枫桥石匠叫方海根,成长为了厂长。
上世纪70年代末,苏州大办社队企业,当时的枫桥乡筹办枫桥工艺石雕厂,厂里的负责人就进京去找老乡寻求帮助。方厂长大力支持家乡办石雕厂,不仅把家乡石匠留下来自己亲自指导,还派了原籍枫桥的石雕技术师傅,来厂里指导,甚至还提供了雕刻石狮子的图纸、工具,枫桥生产的石狮,一起步就起点很高,不过生产出来的当然就是北京狮子啦。
苏州那时许多景点都在恢复修建,还有许多企业发展壮大,也需要石狮子“镇守”大门,因此枫桥工艺石雕厂生产了大量北京石狮,无论大小,都具有太和门、天安门前石狮的气质:金山花岗石雕成,材质优,狮子气度不凡。这类石狮深受各界欢迎而被大量采购,至今还能到处见到。反而是“苏派”石狮,解放前就生产不多,解放后基本没有生产了。
石湖行春桥的石狮子 陈弋 摄(视觉苏州供图)
现在,一些人有意识雕刻“苏派”石狮,“苏派”狮子也多了起来,这当然是好事,但还是有许多人喜欢北京石狮。这样,苏州就出现了京、苏两派石狮兼有的风景,这也算是改革开放以后一种南北文化的交流吧!
作者:嵇元
编辑:小吉
热线:010-52877375/76 版权所有:《金融周刊》 豫ICP备2023007820号-1
版权所有©2014-2015 www.365t.org 郑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