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提到脾胃不喜欢吃什么,简直是如数家珍。像是生冷油腻的,辛辣刺激的,寒凉的食物等等,脾胃喜温不喜寒,长期吃一些脾胃不喜欢的食物,我们的气血会越来越差,人也容易营养不良。
脾胃是我们气血化生的源头,很多人的气血不足,脸色差,浑身无力,都是受到脾胃的影响,所以想要补足气血,养好脾胃是关键。
对于养脾胃,我们应做到,投其所好,我们的脾胃受到外界水湿的影响,运化功能也会受阻,此时更要少碰寒冷生湿的食物,多吃一些脾胃喜欢的“土气”食物。
脾胃五行属土,所以含“土气”重的食物,这些能量可以进入到脾胃,起到补益作用,像是我们常吃的山药,土豆,芋头,红薯等,这些长在土地里的食物,得土气最深,补养脾胃的效果也就更好。
我们根据古籍和各种营养学说,总结出了4种,最得“土气”的健脾养胃食物。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朋友,可以在平时的烹饪中,加些这类食物。
第一种:小米
小时候吃小米粥,最喜欢的就是上面那层厚厚的,稠稠的米油,特别香!后来才得知,这层米油也是小米的精华,营养都集中在这里。我们判断小米的品质好不好,也是根据这层米油来判断的。
小米的米油厚,证明小米的土气就旺,能量大,补脾养胃的效果就更好。而且,这层米油,还能滋阴,补液填精。
小米的生命力特别顽强,无论土地是肥沃还是贫瘠,它都能顽强的生长,而且又是种子,蕴含的能量也就更大,得到的土气也就更多,所以,才被称为五谷之首。
在《黄帝内经》中写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养精气”,被排在首位的五谷自然是最养人的。
小米春种秋收,得天地之气最全,富含营养,被称为“食物黄金”。 《本草纲目》记载: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每天喝小米可以补元气,养胃健脾。
别看一颗颗黄色的小颗粒不显眼,女性生完宝宝,都是要喝小米粥的,就是看中它补元气,养脾胃的效果,把一碗小米洒在土地上,它便能生根发芽,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孕育新生命,我们吃的就是这股能量来维持我们的健康。
很多人提起小米,就知道煮粥喝,喝的时间长了也会腻,不妨试试下面几种小米的做法,好吃又营养。
小米南瓜糕:宝宝的最爱
软糯糯的小米夹着南瓜的清香,一口一块,好吃到停不下来。我们需要准备小米30克,南瓜60克,玉米淀粉10克。小米要提前浸泡,之后和煮粥一样,大火煮开后小火慢煮,之后把南瓜切粒,放到锅里蒸熟,搅成泥。
小米煮得软烂加入南瓜泥,一边煮一边搅拌,等到粘稠时,装在碗里冷却。碗中10克的玉米淀粉和20克的清水搅拌均匀,等到南瓜小米糊冷却后加入,搅拌均匀。找一个大碗,下面刷油或是放油纸,倒入煮好的小米南瓜糊,压平后上锅蒸半小时,晾凉即可。
小米锅巴:解馋小零食
酥脆的小米锅巴,是追剧解馋的必备。首先准备小米200克, 面粉200克,盐和清水适量,鸡蛋2个,孜然粉和椒盐适量。
小米洗净后,留一点点水,放到锅中蒸30分钟,之后搅散。打入2个鸡蛋,加少许的盐,面粉搅拌均匀,如果不黏可以加一些淀粉进去。
揉成面团,用擀面杖擀薄,切成方形的小块,上面扎小孔,热锅凉油,炸至两面金黄,捞出控油,或是电饼铛中刷油,把方形的小米块放进去煎熟即可,出锅撒上孜然粉和椒盐粉,晾凉后更脆。
第二种:芋头
小时候吃过几次蒸芋头,蘸着白糖,甜丝丝的,有股特别的香味。现在的很多甜品中,也都加入了芋头,叫芋泥。
《本草纲目》中记载:“芋头能养脾胃,调中气,化瘀散结”。《食疗本草》中也说芋头:“平,右主宽缓肠胃”。芋头长在土地里,秉土气而生,汲取了土地的养分。是非常好的“土气”食材。
而且芋头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我们的肠道也非常不错。相比于红薯,土豆这些土气食物,芋头的热量更低哦,所以咱们轻食健身的朋友,想要既养胃又不胖,可以选择芋头。
尤其是咱们脾胃差,气血不足的朋友,如果觉得猪肝滋腻,枸杞吃着容易上火,也可选择吃鱼头,补充气血,健脾养胃。
很多人都不会挑选芋头,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什么样的芋头最好吃。我们最好选择表面带着潮湿泥土的,这样的芋头是刚挖出来的,最新鲜。而且挑芋头要掂一掂,越轻的芋头,证明水分含量少,吃起来口感糯糯的。
而且芋头的根须部位有很多凹下去的小洞,这个小洞越多,品质越好。分享一道广东的特色小吃,芋头糕的做法,咸鲜软糯。
准备芋头一斤,粘米粉300克,玉米淀粉100克,水两斤,蒜,适量,糖,盐适量。
芋头洗干净后去皮切成细条,大蒜剁碎,锅中烧油,放入大蒜,芋头炒出香味。把粘米粉,玉米淀粉,糖,盐搅拌均匀,倒入锅中不停搅拌,等到粘稠后装到盘子里,大火蒸20分钟,晾凉后,切块装盘,撒上芝麻即可。
第三种:山药
山药的生长期很久,在清明前后种植,等到霜降以后才能收获,有的甚至要到冬天才能挖出来,所以山药埋在土里,获得的土气最为丰厚。
在山药的品类中,又属温县垆土的铁棍山药营养最高,健脾胃的效果最好,它是唯一一种能够同时滋养脾、肺、肾的食物,而且能够长期食用,不会上火,也没有副作用。
铁棍山药又称“怀山药”,注意是这个“怀”字,指的就是河南温县地区,在古时被称为怀庆。这种山药的营养价值是其他普通菜山药的十倍,这里独特的土壤环境,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垆土土壤造就了营养价值极高的铁棍山药。
真正的铁棍山药看着是弯弯曲曲的,很丑,表面还有扎人的根须和红色的锈斑一样的点子,但是它皮薄肉厚,肉质十分细腻,吃起来软糯可口,有股自然的清甜。
人人都说铁棍山药好,殊不知铁棍山药种植起来颇费力气,因为对土气的耗损极大,山药吸收土气的能量太强了,种过山药的土地,要养上五六年,才能继续复种。
故而,咱们脾胃虚弱的朋友,如果有条件可以试试这种温县的铁棍山药,无论是蒸食还是煮粥,营养和口感都十分不错。
我最喜欢的就是蓝莓山药泥,以前每次出去吃饭,这道都是必点。首先把铁棍山药洗净,上锅蒸熟,大火30分钟即可。晾凉后剥皮,放在保鲜袋里,捏成泥,倒入碗中,喜欢吃奶香味的就加一些鲜牛奶进去,不喜欢可不加,之后倒入裱花袋中,挤出来,上面淋上蓝莓酱即可。
第四种:茯苓
相较于小米芋头和山药以外,茯苓在生活中不常见,但是我们很多人都吃过,小时候薄薄的像纸片一样的茯苓饼,中间夹着果脯,这道美食是当年慈禧太后的最爱。
茯苓也是生长在地里的,而且它还是抱着松根生长的,在古时的民间,百姓中都流传着茯苓的传说,说它是神秘的东西,而茯苓健脾,主要是通过祛湿来完成的,而且还有安神的作用。
《本草纲目》里面有言:“千年之松,下有茯苓。松脂入地千岁为茯苓,盖松之神灵之气。”茯苓这种含有“土气”很重的食物,能够守护住我们的五脏真气,而且茯苓也是一种可以长期吃的食物,在《神农本草经》中本列为上品,久服不伤身。
茯苓吃起来味道淡淡的,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吃,也不知道如何去做,一般都是炖汤的时候放一些,下面就分享2种茯苓的做法,吃起来更有味。
茯苓蛋花汤
准备1个鸡蛋,茯苓粉15克,三碗水,鸡蛋搅散,水煮开后下茯苓粉,之后下鸡蛋搅成蛋花,加入适量的盐和葱调味即可。简单方便,适合早上做早餐食用。
准备茯苓粉50克,面粉一斤,两者混合,加入适量清水和酵母粉(安琪),揉成面团,静置2小时,等到面发好后,做成方糕,上锅蒸熟,每天吃1~2块即可。
加上优质小麦粉和鸡蛋,面粉的焦香和鸡蛋的蛋香,与天然谷果一起烘焙,口感有些酥酥的,就像吃酥饼一样,既不会干的噎嗓子,也不会湿的黏牙。
每一块都是独立的小包装,干净卫生,想吃的时候开袋即食,很方便,也不用担心开包后吃不完受潮浪费,饭前饭后都能吃,下午饿了当垫肚子的小零食也十分不错,每天2~3块。
陈皮八珍糕无蔗糖八珍糕茯苓八珍糕传统手工人参养生糕点
热体质也能吃,特别是这些情况
以上这4种脾胃最喜欢的土气食材,我们平时可以常吃哦,养好脾胃,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