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最重的梅雨季来了!我们南方有句民间谚语是这么说的:“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
“无日头”就是不见太阳,芒种后经常阴雨连绵,有时一下就是一星期,湿气很重,家里容易发霉,我们的身体也一样会受到湿气的影响。
脾喜燥恶湿,湿气重,最容易受伤的就是脾胃;北方下雨相对会少一些,但也是暑热郁蒸的感觉,人也容易食欲不好、消化不好、身体疲乏。
这时候饮食上要特别注意,少吃冷饮、少喝凉茶,水果也不要多吃,特别是下面的这3种人,越吃身体越虚,越吃湿气越重!
容易胀气、食欲不好、大便不好的人,越吃水果脾胃越虚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广西人,一年四季都有吃不完的水果,上学那会儿还不懂中医,经常拿水果当饭吃,才二十几岁脾胃就出问题了:
稍微吃多点就胃胀得厉害,不是大便不出来,就是拉肚子。而且痛经、鼻炎、咽炎、湿疹常发,每次感冒都要很久才能好,经常咳一两个月,最后只能去医院打点滴用激素。
后面学了中医才悟出:我的很多身体问题,都是因为吃多了水果,导致脾胃虚了。
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它功能正常,则气血充盛,气机升降有序。脾胃虚弱,则气血虚、湿气痰浊多,身体淤堵,必然会滋生出身体各种各样的毛病。
你以为是在吃水果,其实是在吃「寒湿」
在中医看来,水果大多是寒凉的,吃进去以后需要脾胃的阳气去温热它,最后才能被消化吸收。
吃得越多,脾胃阳气消耗就越大,久而久之,脾胃的功能就会变弱:胃口不好、消化不好、胃疼、胀气、大便不通、拉肚子交替出现。
而且很多水果含糖量多,甜生湿,吃多了,寒+湿越积越多,日久凝聚成痰湿,咳喘咽炎鼻炎就会找上门来!脾胃本身就虚的人,一定要注意!
但并不是说水果不能吃,千万注意两点!
一、不能只吃水果不吃饭
夏天很多朋友不想吃饭,一大碗水果沙拉、半个西瓜、一杯水果汁,就是一顿饭了,这是很伤脾胃的!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也就是说谷物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水果只是主食的辅助和补充,是调剂品。
调剂品偶尔吃是有好处的,补充维生素,生津通便,如果当饭吃,那么就会适得其反。
二、吃水果一定要分清寒热来吃,根据自身体质来吃
中医认为,水果有寒热温凉不同属性,一般可以分为寒凉、温热、甘平三大类,而人也有九种体质。
孩子老人脾胃比较弱,体寒的人(阳虚,痰湿,气虚,血瘀的人多体寒),最好吃温热的水果;身体阴虚,口舌干燥、大便干结的人,可以吃一些寒凉滋润的水果,养阴润燥;而身体湿气重的人,则不适合吃太甜的水果,以免助长湿气。
我们把水果的属性,从寒,凉,平,温,热,做了表格,方便查看��
当然,劝大家少吃水果,并不是完全拒绝,而是要把握好吃的量。身体状态好的情况下,每个成年人每天的水果摄入量建议在200克到350克,孩子老人100~200克即可;
脾胃不舒服的时候最好不吃,先停一段时间,养一养脾胃,不要担心营养不够,吃进去再多,也得脾胃吸收得了才行。
调养脾胃,首先需要给胃做减法,吃饭少量多餐,吃饭吃七分饱,不暴饮暴食,胃不舒服的时候吃清淡温软好消化的东西,减少对脾胃气血的消耗;
其次是要补脾的动力。脾就像身体里的“发动机”,要一刻不停地运化气血,排出水湿。而一旦脾虚了累了,水湿就都堵在身体里,气血也运化不出来,让你又虚又堵。
平时要多吃一些补脾的食物,比如怀山药、茯苓、芡实、莲子、薏米、白扁豆、赤小豆、陈皮、山楂、鸡内金、大枣等。在脾高速运转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它补充动力,协助它运化,脾胃才能一直保持活力满满的状态滋养身体。
可以用来煮粥、煲汤,煮水喝,也可以打成粉当代餐,如果觉得麻烦,每天吃2块八珍糕,八珍糕是明代御医陈实功,为了当时脾胃虚弱的皇子研制的糕点,主要是健脾养胃,日日可以食用。
利用的是八种天然食物的养胃健脾特性,有太子参或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薏米,芡实,白扁豆,莲子,山楂和炒麦芽,而且他自己也尤为重视脾胃的健康,日日食用,陈实功在《外科正宗》称其为:“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到了清代,这个方子被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看中,到了晚年也日日食糕,这个健脾养胃糕,就是八珍糕。
这款糕点我们在传统的配方上,加以升级,对口感的要求有所升级,酥酥的,非常细腻,小朋友都喜欢吃。而且期间拜访了多位国医大师,结合他们的建议,研制出一款地地道道的糕点。
去掉党参白术,增加砂仁、麦芽、鸡内金、山楂等。鸡内金是化积的好物,但凡脾胃中有瘀堵,鸡内金都可以疏通,清理掉,为后续食材发挥性味清理障碍。
砂仁化湿,有辛香温散的特点,入脾胃经,善芳化中焦之湿浊、温理脾胃之滞气,具有良好的化湿开胃、温脾理气之效。
麦芽甘平,行气健脾,尤其擅长化淀粉性食物,同时还有疏肝理气、解郁之效,秋季受肃杀之气影响,人的情绪不稳定,容易抑郁伤感,肝气郁结,有了麦芽助攻,也不必太过担心。
我们养生里有一个常识,就是滋补的时候,首先得祛除体内的湿气,湿气不除,就会影响滋补的效果,茯苓和薏苡仁就是祛湿最好的食材。
茯苓的健脾是通过泄湿来完成的,脾土最讨厌水湿,茯苓的存在可以帮助脾土清除水湿,使脾气上升。
薏米健脾利水,主要祛除我们体内的湿浊之物,性味是往下走的,与茯苓刚好相配,一升一降。
莲子肉清心醒脾,补中养神;芡实是收敛的,补脾止泻,帮我们把这些补进去的都给固住,不流失;山药健脾益气,这三味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补脾的同时,有收涩的作用。
在做糕前,需把所有食材打粉混合,与小麦粉一起融为一体,由老师傅们和面,揉团,之后送入烤箱中低温烘焙而成,更能锁住其中的营养。
闻之,特有的八种食物混合的谷香扑鼻而来,食之,软糯细腻,经过烘焙后,食物中特有的焦香被激发出来,越嚼越香。而且不添加蔗糖,还原食物本身的味道,更为健康,不能吃甜者也能放心食用。
一口咬下,带有酥酥的感觉,非常细腻,各种果实清淡的香味在口中交织融合,越嚼越香,经过烘焙,小麦的焦香,鸡蛋醇厚的口感被激发出来,口感非常丰富有层次,而且不干不噎,小朋友可以选择无人参版,每天来上1块。大人每天2块。
体寒怕冷的人,越吃水果阳气越虚
手脚冰冷、怕冷的人大多体寒、阳气不足,水果大多寒凉,越吃阳气消耗得越快;吃得越多,阳气越虚。
有朋友反馈夏天吃多了水果捞,肚子长期冷痛,极度怕冷,到冬天手脚冰凉得一晚上都捂不热,晚上睡觉浅,也总起夜,经常早晨肚子疼、拉肚子,时间长了掉头发、情绪低落、色斑、黑眼圈......
最后会发展成最难缠的上热下寒体质,脚凉肚子凉,一补就上火:牙痛、口臭、面红油腻、痤疮、烦躁失眠,吃清热下火的又会拉肚子,加重下半身的寒,很麻烦。
如果你也体寒怕冷,寒凉的水果最好不吃,可以吃一些温热的水果,比如榴莲、荔枝、龙眼、桃子、樱桃等,也可以把水果蒸煮着吃,比如煮苹果水、蒸苹果,也可以吃一些水果干。
平时多晒晒太阳,多吃温暖的、辛甘的食物,比如姜枣茶、醋泡姜、肉桂、糯米、醪糟、桂圆、核桃、牛肉、羊肉等。
有时间的话,夏天可以经常艾灸神阙穴(肚脐)、关元穴、足三里穴!
没条件艾灸的朋友,可以在肚脐上南师肚脐贴,也能温补阳气,调理脾胃、祛寒湿。这个南师肚脐贴的配方来自南怀瑾老先生,记录在《我说参同契》第五十四讲:
使用起来简单方便,晚上睡前贴上,第二天醒来取下,在脾胃休息的时候调补脾胃,事半功倍!
脚凉肚子凉又容易上火的人,贴肚脐的同时,在两个脚底涌泉穴也贴上更好,引火下行,让你的火气变成元气。
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怕冷,经常手脚发凉,寒气重;
腹部凉、宫寒、痛经;
脸部、头发爱出油、体内痰湿重;
睡不好;
体内湿气重;
脾胃虚寒、阳虚;
抵抗力弱,容易受寒。
舌苔厚腻的人,越吃水果湿气越重
古医有言: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湿气最难除!
但现代很多人湿气重,如果你也正在经受湿气的折磨,最好少吃水果:
。总感觉睡不醒,早上起脑袋里昏昏沉沉的;身体没有力气懒得动;
。胃口不好,肚子胀,嘴里黏黏的,大便不成形、大便黏马桶
。头面部爱出油、全身汗黏不爽、手脚长湿疹、水泡、脚气
。女生白带多;男生阴囊潮湿、体味重;
。容易水肿,明明吃得不多体重却一直在长;
伸出舌头一看,基本都是湿哒哒,胖嘟嘟,舌头两边有齿痕,舌苔白腻或黄腻!正常的舌苔是薄薄的一层,干净而清爽,均匀地分布在舌头的中后方。
特别要少吃甜度高的水果,比如芒果,榴莲、菠萝蜜、荔枝、樱桃、龙眼等,含糖量高,甜生湿。
《黄帝内经》讲:「甘者令人中满」,吃太多甘甜的东西,脾胃湿气重,热量过多,中焦脾胃就满了,动不起来;中焦一堵,全身气机都不顺畅了。
而现代人因为压力大、焦虑、情绪的问题,经常肝郁气滞、肝火旺:急躁易怒,头目胀痛、眼睛红、耳鸣、睡不好、口干口苦;又因为肝郁克脾,导致脾胃运化能力差,湿气泛滥。
这种湿+热勾结在一起,如油入面,很难清除,像反复发作的湿疹、痘痘、水疱,都是湿热在作祟。
如果你也肝郁又湿热重,平时可以多运动一下,动能生阳,适当运动出出汗,有助于排毒排湿;
经常晒晒后背,太阳最补阳气,后背有督脉和膀胱经,晒后背既能祛寒湿,又能补阳气,一举多得。
在夏天养阳之际,我建议每天早晨起来吃3片出泡姜,可以温阳散寒、助阳生发,养血化瘀。
醋和姜是最佳拍档,收敛的酸醋,让原本辛辣发散的姜变得平和起来,不像姜枣茶那么容易上火;而且酸味走肝经,这时姜的升发功能容易入到肝里,收中有发,能提升肝阳之气,助阳气升发。
国医大师路志正路老,坚持了40年每天早晨3片醋泡姜, 100岁的时候依然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工作在一线。
夏日的早晨,吃3~5片醋泡姜特别好,坚持吃的人反馈说吃了胃里暖暖的。
醋泡姜特别适合:
·脾胃虚寒
·手脚冰凉
·特别容易感冒
.体内痰湿湿气重
·寒性咳嗽
·受凉胃痛
·没有胃口
·寒湿之人(有白苔重的人,吃了醋泡姜,舌苔变得史无前例的干净)
·痰湿肥胖之人
醋泡姜的做法,很简单,买嫩姜500克,洗干净晾干,切成薄片,放4克盐腌半小时,把腌制出来的水倒掉,挤干姜里的水,然后放50克白糖或蜂蜜,一瓶原酿米醋,放在密封的玻璃瓶里,泡三五天就可以吃了!
姜吃完了,还会剩下一些醋,被姜加持过的醋,更加开胃、助酸、止痛。
现成的无添加的醋泡姜。
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我们找了很多供应商,试吃之后,这款醋泡姜最满意,最打动我的是无添加,良心手作醋泡嫩姜。
无添加:酸是养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需要用肝来代谢,肝反而受累,得不偿失。
铜陵白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老陈醋:泡姜的醋,选用最正宗的老陈醋,他们的陈醋酿制技艺,是国家认可的老陈醋酿制技艺,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天吃3片,一罐可以吃12天,5罐正好可以吃上两个月。
食用:
适合心脏不好、阳虚(心悸、盗汗、气短)的人食用。
建议中午11点之前服用。
姜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就着吃,醋也可以稍微喝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