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现在时间是:
工作人员查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农银之家

中国农业银行聚焦主责主业 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更新于 2025-09-23   | 浏览次数 643

金秋9月,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以下简称“丰收节”)如约而至。

9月5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在浙江杭州启动。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唯一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现场布展,以“乡村振兴主题馆”亮相主会场核心展区,通过“金融+场景”立体展示,呈现金融惠农成果。而在展会之外,在大江南北,农业银行金融“活水”润泽的丰收盛景还有更多。

作为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多年来,农业银行聚焦服务“三农”主责主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积极发挥遍布城乡的服务渠道优势,持续增加县域农村信贷投入,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5年6月末,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10.77万亿元,余额占境内贷款比重达40.9%,在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征程上,农业银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农业银行打造“粮农e贷”专属信贷产品,有效满足种粮大户资金需求。

创新专项产品  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种粮收益好不好,直接影响农民种粮获得感,关乎国家粮食安全。

做好粮食领域金融服务保障,是农业银行的职责和使命。围绕调动粮农生产积极性,农业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打造“粮农e贷”专项金融服务模式,引入涉农补贴数据,倾斜政策资源,优化贷款要素,开辟审查审批绿色通道,实施优惠利率,让更多种粮主体贷得到、贷得快、贷得起,精准支持广大粮农务农种粮、稳产增收,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围绕吉林省农业产业布局,农行吉林分行积极开展粮食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发挥农户贷款一二三产全覆盖、大户小户都支持的易用普适优势,实现对种粮农户的金融服务广覆盖。

乔女士是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弓棚镇武龙村的一名种粮大户。在机械化种植模式下,乔女士需要筹措资金,用于购买种子、农药等生产物资,支付土地流转费用,出现了阶段性资金缺口,急需信贷资金支持。

在获悉乔女士的资金需求后,农行吉林榆树支行第一时间组织客户经理上门调查核实,当天就以纯信用方式为乔女士发放50万元“粮农e贷”。当看到手机上收到的贷款到账通知时,乔女士激动地说道:“钱有了着落,我终于可以整合土地、购买农资了,农行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经过多年发展,“粮农e贷”已经成为农业银行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持续为粮油种植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支农惠农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6月末,农业银行累计向粮食生产主体投放“粮农e贷”2858亿元,服务普通种植户、规模经营户等粮油种植主体91万户,覆盖各省(区、市)2581个县域,贷款余额超1400亿元。

农业银行金融支持重庆秀山发展茶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加大金融供给  赋能县域富民产业发展

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重庆秀山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农业银行定点帮扶县。多年来,农业银行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秀山培育出了五大特色产业——茶叶、油茶、果蔬、畜禽和中药材。在武陵山脉深处,有一片静谧而充满希望的土地,这里的人们,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美好生活愿景。他们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走进龙池镇付世龙的养殖场,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悠闲地咀嚼着饲料。这位曾经的贫困户,如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牛倌”。从2018年创业至今,他的养殖场从几十头牛发展到几百头,从小家庭作坊发展成为养殖专业合作社。

然而,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资金周转困难日益凸显。就在付世龙为资金忧心忡忡之际,农行重庆秀山支行伸出了援手。

“农行不仅为我提供了100万元农户贷款,还用‘活体牛抵押+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组合担保方式,帮我解决了抵押物不足的难题。”更令付世龙惊喜的是,农业银行还为他引入“智慧畜牧”管理系统。通过这套系统,他可以实时监测牛群的健康状况和饲料消耗情况,实现了“云养牛”。

“农行的支持让我从一个贫困户变成了合作社带头人,不仅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还带动20多名村民一起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付世龙充满希望地说。在金融活水和金融科技双重支持下,秀山县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养殖致富的道路,当地畜禽养殖业也逐渐迈向现代化、智能化。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是激活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农业银行把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作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利用科技赋能、创新服务模式、加大农户金融供给,全力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乡村产业领域贷款余额2.70万亿元,增速21.3%;农户专属产品“惠农e贷”余额1.79万亿元,增速19.9%。

农业银行通过金融服务车、马背银行等多种方式,为偏远地区居民送上流动金融服务。

线上线下协同  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质效

“眼看雨季就要来临,地里的青稞还没收割完,我急得整晚睡不着觉。”看着待收的青稞,家住拉萨市尼木县续迈乡的种植户旦真旺久犯了难:“雇收割工人需要5万元,手头现金不足,这可咋办?”

正值秋收关键时期,像旦真旺久这样急需资金雇佣劳动力、租赁机械设备、收购农产品的农户不在少数。农行西藏拉萨尼木支行组织“格桑花”金融服务队,带着移动终端设备深入各村各户,现场收集贷款资料,为农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服务队采用“边走边访边办”方式,积极走访农户了解金融需求,通过移动PAD设备,现场为农户办理信息录入、贷款申请,大大缩短了贷款审批时间。很快,当地农行就为旦真旺久发放了5万元农户贷款。

除了不断提升到村到户服务能力外,农业银行还不断发展完善“机构遍及需求、客户结构多元、业务城乡同步、产品体系完备”的立体化金融供给体系,完善网点布局,积极下沉服务触角,设有县域营业网点1.27万个,实现县域地区全覆盖,2025年计划新迁建乡镇网点140个。

在乡村,农业银行正有序推进惠农通服务点提质升级。借助电子机具,农户能够办理“查取转缴汇”等业务,还能参与缴费优惠和积分权益兑换活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又实惠的金融服务。在西藏、新疆等地区,增配流动金融服务车,不断延伸金融服务半径,加大偏远乡镇流动金融服务力度。

同时,农业银行还积极推进“三农”智慧银行建设,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大力推广手机银行乡村版,构建“金融超市”,加强流动服务补充,完善线上线下农村服务渠道体系。

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塞外北国到岭南大地,农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如春风化雨,润泽着祖国大江南北。丰收的盛景在大地上铺展开来,丰收的喜悦在农民脸上洋溢。农业银行将持续让金融“活水”流淌不息,不断浇灌出更加美好的乡村未来。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银行)

责任编辑:杨喜亭
热线:010-52877375/76 版权所有:《金融周刊》 豫ICP备2023007820号-1
版权所有©2014-2015 www.365t.org 郑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