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小蒙 实习生 刘一凡
12月7日,济南市第98例、槐荫区第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帆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采集捐献。王帆于2018年加入中华骨髓库,2020年9月初筛相合,11月初通过高分辨检测,于12月进行捐献。“很感谢让我有这样的机会做充满意义的事情”。
“今年9月份接到了济南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一名患者与我初配成功,当问我是否愿意进一步检查并捐献时,我毫不犹豫答应了。”王帆说,想到捐献会给一个人带来生命的希望,一种荣誉感就会从心底油然而生。
王帆回忆他第一次接到红十字会电话时的心情,内心是又惊又喜的。“开心的是因为我竟然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了,另一方面也有点担心,因为怕自己与患者高分辨配型通不过。”从那之后,王帆基本每天都给红十字会打电话咨询,什么时间进行下一步,患者情况怎么样等等。
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下,王帆了解了捐献干细胞的大概流程及注意事项。捐献造血干细胞对健康有一定要求,为了捐出最好的救命种子,王帆做了很多准备,他控制体重、清淡饮食,不再熬夜,也经常会锻炼身体。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是散布在全国各个行业、各个角落的数百万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中一员,我相信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满怀热情,时刻准备着为需要的生命延续尽一份绵薄之力。”王帆说,很幸运在芸芸众生中有机会能与另一人共享生命的奇妙。
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才让无数生命得以延续。王帆说,他相信终有一日,随着捐献知识的更加普及、大众科学技术的更加进步与发展,低微的配型成功率问题会因为千百万的志愿者群体和先进的医疗手段所化解,届时更多的血液病患者们将一扫疾病的阴霾,迎接希望的曙光。
尽管双方未曾谋面,但是一场捐献将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受捐者托前来取造血干细胞的工作人员,捎来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写道:“您的举动为我的孩子换来了生命的重生和希望,也深深的感动且温暖着我们的心,您是我们一生一世的大恩人!谢谢您!虽然不知道您是谁,但我知道您将是使我孩子生命再度启航的人。”
王帆在收到感谢信后也非常感动,“我的父母、朋友都知道我要捐献的事,他们也都是非常的支持。”王帆希望受捐者能早日康复,也盼望他的爱心能给对方带来一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