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现在时间是:
工作人员查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中经时评

AI的尽头是卖课?消费者“掏钱”也需冷静

更新于 2025-02-08   | 浏览次数 1057

今年春节,国产AI公司深度求索开发的大模型DeepSeek成为爆款,作为一款开源、免费的大模型,尽管还未实现盈利,但第一批用它搞钱的人已经出现了。如有知识付费博主以DeepSeek赚小钱为题,4天内就轻松卖课近20万元。这背后,既有市场需求推动因素,也有部分人士借此投机,干起割韭菜的把戏。

这一幕很难说让人意外。近几年,类似的场景已多次出现,从ChatGPTSora,再到DeepSeek,几乎每一轮爆款技术工具的涌现,都伴随着卖课话题的走红。甚至有人调侃,AI的尽头是卖课?

首先,不得不承认,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从卖课方来说,一款现象级的新应用诞生后,金钱嗅觉敏感的生意人试图从中分一杯羹,这几乎是人的本性使然;从买课方来说,新的技术工具难免催生本领恐慌,一些人自然倾向于第一时间去了解和学习,也即对于相关的课程,的确有着真实的需求。此外,从推动新技术应用普及的角度看,这类市场的繁荣,也并非完全是坏事。

所以,出现利用DeepSeek“搞钱的人并不可怕,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以怎样的方式搞钱。而纵观这些几乎是同步出现的围绕DeepSeek的付费课程,其含金量明显要打上一个问号。如有知识付费博主就透露,此轮Deepseek培训课井喷,跟Sora爆红时AI课热卖的套路如出一辙,不同课程背后活跃的,经常是同一批人,甚至直接拿过去的课包改个名就上架。换句话说,所谓的知识付费,不少其实就是迎合焦虑并进一步贩卖焦虑的割韭菜游戏。

这些触手可及的DeepSeek课程,内容从如何下载、万能提示词,再到写作教程、本地部署方案,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然而,根据用户的反馈,他们购入的课程质量和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里面很多都是网上随便搜索就能够找到的内容,甚至有用户留言称直接询问DeepSeek都比购买这些课程更有帮助。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商家还打着普通人逆天改命最后机会”“认知差是最大红利”“这一波绝对是个国运级财富风口等噱头,奋力鼓吹购买自己的DeepSeek课程就能赚快钱、发大财。

毫无疑问,面对这样的搞钱方式,个人掏钱前必须多些冷静和清醒。其一方面,让很多消费者花了冤枉钱;另一方面,这样的粗制滥造甚至不无反智倾向的课程及营销话语,还可能给社会正确看待AI应用带来误导。有学者就指出,这类课程反而会让普通人对新技术产生一种恐惧感,并不利于大家真正拥抱新技术。因此,在一些新技术应用出现后,从相关平台到监管部门,对这种以贩卖焦虑为手段的付费课程,理应多些针对性的规范和治理。如一些课程,已经明显违反了《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仅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也不应该任由其在互联网空间大肆收割

当然,从长远来看,“AI”“AI课程的火热本身也对应着某些社会治理需要完善的方向。比如相关的监管能否更加细化?要知道,这些课程本身有着真实的需求,AI技术的发展也将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如何在营造健康的创新环境和技术应用环境的同时,也尽力规避一些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需要有更完善的社会应对体系。再如,基础教育如何发挥作用,让人们更好地看待AI工具并处理好与AI工具的关系等等,也值得全社会的重视和讨论。(朱昌俊)

[ 责编:刘朝 ]

 


热线:010-52877375/76 版权所有:《金融周刊》 豫ICP备2023007820号-1
版权所有©2014-2015 www.365t.org 郑州网站建设